教师作品展览(一)
教师作品展览(二)
教师作品展览(三)
教师作品展览(四)
教师在剪纸教室学习剪刻纸课程
孰能生巧,每个人都创意无限!
曹青老师(中)在教大家学习创作
物理组刘素青老师作品
同学生争相观赏,剪刻纸作品成为校园一景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老师们都棒棒哒!
剪纸作品也吸引了大批老师前往欣赏
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郑州47中工会开展了一系列校园纪念活动,如剪纸课程、羽毛球比赛、歌唱比赛、征文比赛等,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和爱国意识,尤其是校本课程――剪刻纸深受广大教职工的喜爱。在美术组省级名师曹青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发挥自己的创作热情,一幅幅精美的剪刻纸作品从剪刀下诞出,老师们既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体验了中国剪纸文化的艺术魅力。
曹老师根据中国民间剪纸的突出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准备剪纸课程。在课堂中,她主要向老师们介绍了剪纸的历史、艺术特点、创作方式并分析了剪纸创作的异同等内容。在剪纸创作体验环节中,她准备了多种风格、多种类型的剪刻纸教学内容和从简单到复杂的剪纸创作种类。从2分钟就能完成的喜字,到个性化的五折雪花,再到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花卉类型和老虎、喜鹊、鸡、鱼等动物类型的剪纸创作,到更复杂的人物造型以及最具中国民间剪纸特色的“福”的创作。在曹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进步飞速,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老师们手中转眼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在这里,老师们领略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体验到了剪纸的乐趣,并纷纷表示爱上了这个具有浓郁中国味的传统文化。
老师们都说,在课堂上接受了传统艺术的熏陶,在创作过程中学会了心如止水和沉淀自己,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到静、慢、专的力量,时光也因此变得惬意美好,心里有满满的幸福感。通过剪纸课,大家不仅学到了一个技能,还学会了“慢生活”。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郑州47中一直着力于“民间剪纸”在美术教学中的课程化研究,这也是学校屡次获奖的重点校本课程。在持续全面的教学实践中,剪纸课程形成了校本课程体系,美术组编写了相关的校本教材,让剪纸课堂成为民族文化共生、交流、融合、共享的殿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师生双方获得文化的提升,让剪纸成为郑州47中教师和孩子们的一项基本艺术技能。
对优秀的学生和教工作品,学校在校内的报刊栏和图书馆走廊上进行展示。剪纸课程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剪纸,师生提高了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民间剪纸课也成为郑州47中的一个教学亮点,尤其在进行对外交流的时候,剪纸课是让外国师生体验中华文化的最佳方式,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认识和体验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刻内涵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本着“切问近思,自能发展”的教学理念,郑州47中一直把选修课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如此,郑州47中工会也以建设“四园”为契机,不断丰富工会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了教师们的主动性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