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以“语文”的方式 绽放核心专业素养
2017-06-21 责编:樊亚蕾

  语文是教师点燃文化文明的火把,是时代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融合的熔炉,是塑造学生价值文化和思维灵性的主阵地。

  中国学生有核心发展素养,中国教师也应有核心专业素养。语文教师以“语文”的方式绽放自己的核心专业素养。

  当今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常常是以类别群分的形式呈现的。语文教师在社会活动中不应以身份话交流,不应以职业论群居,应该平等交人,童叟不弃,广结善友,如此才能博采众长,传播正能量。

  社会活动中彰显学养修为

  语文教师应以知识文化的传播者、价值文化的传授者、信仰文化的传承者出现,让自己的儒雅学养,熏陶、感染善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唱响时代主旋律,着力致富奔小康。谈话之间引经据典折服众人,开口成章,鞭辟入里。以宽厚扎实的知识储备应对各种歪理邪说的挑战,答疑解惑高屋建瓴,诗词歌赋高人一筹,让主旋律与经史子集高度契合,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紧密结合。

  敢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宠辱不惊拒腐防变,弘扬正气,张扬大爱,摒弃狭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时代主流文化的建设中,充当文化乡贤,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光大教师的光环。

  严谨治学中显现工匠风范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师须牢牢把握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学能力,调动口、手、心、脑同步活动,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语文活动把学习、收获和成长融为一炉,激发学生文化觉醒和实用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具有文化灵性的学科思维,促进学生文化自觉,把中华经典文化的种子植根在学生心里,涵化民族文化的情感,体味中华文化的生命。

  教师要力争使自己的课堂突破课堂疆域,利用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突破学科本位疆界,融文史、理综于完备的知识体系中,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突破个人狭隘,教会学生互通、兼容合作的本领,关注学生个性成长。

  打造灵动课堂,绽放教学智慧

  语文课堂是教师点燃文化文明的火把,是时代文化与中华古典文化高度融合的熔炉,是塑造学生价值文化和思维灵性的主阵地。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具有开阔思维视野,开放心态和创新思维的现代人”,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文本解读,巧妙的环节设计,极富情感调动力的语言风格,苍劲的板书,真诚的内心与微笑,打造精致与唯美、儒雅与厚重并重的魅力课堂。

  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进入作者为文的时代和境地,寻找“文化胜景”,发现“意外知识”,浸文悟心,用儒家文化“涵养”学生的性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大快朵颐贪婪吸吮,学生的价值文化在教师的着意塑造中得到升华和滋养。不失时机地浸透各种知识,广开思路,拓展视野,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来评论文章和审定文句,以科学视角鉴赏文学描写。

  前不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具体的教学工作要注重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传播中国价值,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不断增加存量,落实“海量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时时不忘初心,处处内外兼修

  时刻不忘教师职责,全面履行教师义务。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倾注全部教学情怀。努力做好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时刻关注最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把朱自清先生对待教学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精神作为座右铭,及时反思,及时补充。做学习型教师,让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学涵养与灵性,提高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提高自己的魅力特质。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每天反思自己的道德修缮,心中要有一个规矩、法度、戒律,不敢超越;每天牵挂自己的教学行为,心中要有敬畏、担忧,“不能释怀”。

  心存慎独,心存耿介,不随波逐流,不追名逐利。做人张弛有度,静水流深,拥抱自然,乐乐呵呵生活,感念家乡和亲人;踏踏实实工作,回馈社会和师长。常怀感恩之心,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语文教师便这样以“语文”的方式绽放自己的核心专业素养。

  (作者:张利骋,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刘寨镇教育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