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能力 锻作风 优服务 促发展】建设高质量美好教育 | “官方带娃”的郑州实践
2022-03-11 责编:陈颖

  编者按:能力作风建设关键在行动。郑州市教育局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高质量建设郑州“美好教育”为目标,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立足实战,精准发力,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走深走实。

  《郑州教育》特别推出“强能力 锻作风 优服务 促发展 建设高质量美好教育”专题报道,展现郑州教育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步步躬身前行的奋进姿态。

  雷厉风行去干,久久为功去做。围绕“在郑州美好教育建设中当排头争先锋,我应该怎么做”这一根本问题,郑州教育人不断增强省会意识、首位意识、龙头意识,以更加过硬的能力、优良作风担负起国家中心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

  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建设郑州美好教育,郑州市全面启动中小学生在校午餐及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现郑州“官方带娃”全覆盖。同时,各区、各校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出多种服务模式,全力做好这一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的民心工程。 


黄河路第二小学“艺美”社团师生动手实践乐趣多

  强品质树品牌 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随着郑州城市框架越来越大,中小学生“午餐难”“接送难”成为困扰家长的大难题。早在2019年,郑州市委就作出决定,在郑州市内九区先期开展午餐供餐实践工作,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餐供餐和课后托管难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

  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市场监管、卫健部门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行业监管,形成左右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市政府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深圳、青岛、杭州、金华等地实地调研,结合郑州市校内供餐基础条件相对不均衡、校外配送供餐企业相对不足等现实问题,充分吸纳人大代表建议,及时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补充、家长自愿、费用自理”供餐原则,实行“一区一策、一校一策”的模式。

  2019年9月,午餐供餐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10月,在郑东新区先行先试,启动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行午餐供餐和延时服务补助政策,率先实现了午餐供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双覆盖。惠济区将此项工作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投入资金1.68亿元,高标准改扩建25所学校食堂,并实现了采购、验收、财务结算等环节信息化管理;航空港区管委会投资1200万元,改扩建58所公办学校食堂,每天对在校就餐学生补助2元;金水区投入2500余万元,改扩建13所学校食堂,为32所学校加装了餐梯,为13所学校食堂接通天然气,13所学校采取“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供餐,不仅破解了学校学生多、面积小的供餐难题,又缩减了从饭菜出锅到学生餐桌的时间。

  目前,全市16个区县(市)已为11721172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提供午餐供餐服务;全市1298所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参与学生1050213人,实现有需求学生、学校全覆盖,午餐配餐及课后延时服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永平路小学学生课后快乐学轮滑

  重细节抓落实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中午11时50分,在经开区外国语第二小学,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校就餐。沿着既定的闭环路线有序取餐,每个班都有两位“配餐员”,由学生轮流担任。该校专门开设了午餐课程,包括安全教育、就餐礼仪教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学校还会对就餐卫生和纪律进行评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午餐过后,同学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做“餐后操”。午休时间,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进入男生、女生午休室,统一脱鞋上床,盖好被子,校园进入静校时段。

  在午餐供餐工作推进中,我市各区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投入、统一采购、统一招聘、统一管理,建立“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食材安全”食品配送机制,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和各区统筹采购供应等方式,全力推进午餐供餐工作,切实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在稳步推进中小学午餐供餐全覆盖的同时,各开发区、各区积极探索在校就餐学生的午休问题,结合各地各校实际情况,试点先行。

  同时,各区建立工作台账和周推进、周报告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强化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和供餐企业食品采购、加工、配送等监管。同时,把“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列入学校食堂建设,目前,已实现覆盖率100%,在线率100%。卫健部门组织人员主动到学校宣传个人防护、食品卫生、营养配餐知识,引导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科学饮食习惯。各学校严格落实校长陪餐制、食物留验制,主动接受家长监督和第三方评估,形成了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齐抓共管的长效保障机制。

建新街小学课后服务课程上, 师生进行“心理故事”创作分享

  从课堂到课后 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

  古色古香的国学教室里,老师指导着孩子们篆刻甲骨文;充满韵味的盘扣教室,孩子们创作着精美的盘扣作品;操场上,排球队员们热火朝天地打着比赛;不远处,花样跳绳的孩子们奋勇争先……下午放学后,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二小学校园里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四模多元浸润式”课后延时服务,融作业答疑、多彩社团、阳光体育和快乐阅读为一体,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复合式、无边界、智慧型学习空间,多元素养在学校课后服务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每一位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发展。

  郑州市教育局聚焦民生关切,明确“双延伸、双结合、一提高、一保障”的升级路径。将课后服务工作与“双减”“五项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扩充课后服务资源,加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

  目前,我市已按照自愿参加、公益惠民、需求优先、稳妥推进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课后服务制度,实现市区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各校依据师资储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持续开展兴趣社团性质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多元的课后服务模式,不仅满足了帮助家长看管学生的基本需求,还成了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第二阵地。从学校空间到研学活动,从课堂走入社会,多途径拓宽育人之路,真正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也让孩子的童年不只是伏案学习,更有行走、诗和远方。(郑报全媒体记者 周娟)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