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金融学校 申俊杰
三十六载辛勤耕耘,无怨无悔奉献教育
申俊杰,男,汉族,1965年8月生人,现任郑州市金融学校高级讲师。1986年,他怀着青春梦想,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教师生涯。从教三十六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爱生敬业、廉洁从教、无私奉献、真诚付出,用自己的品德、情操、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诠释着一个教师神圣的职责,用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当代教师最美的赞歌。
一、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甘为人梯
从教以来,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后又历任年级主任、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一路走来,他兢兢业业,在不同的教育教学岗位上走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03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人大教科文工委、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评为“五爱教育先进个人”;2005年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被郑州市人事局、郑州市教育局评为“郑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21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援疆教师”;2021年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付出,是他超越常人的操劳与坚守。
二、 潜心教育科研,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在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他还参与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课、一师一优课的听评课及省市优质课推荐选拔工作。2018年,他辅导的体育教师孙永庆的省级优质课《羽毛球技术》获省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他本人获“优秀辅导教师”;2018年辅导美术系谢雯老师的省教改实验项目课题《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户外写生课程的教学与评价研究》荣获大中专院校十六个秀优秀课题,位列第十二名,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本人独立主持研究的课题《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研究》2009年被列为市级5A级重点课题,被评为二等奖;2004年《中职学校招生滑坡的对策研究》获市级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并获准进行滚动研究;2011年参与研究的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敬业教育方法研究》获二等奖,并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十六载春秋岁月,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长期致力于教师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扶,这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而他也是在这样的磨练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 勇于抉择,经受考验,倾情奉献
(一)、 勇于抉择
根据《郑州市援疆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的有关指示精神及安排,他有幸成为万名援疆教师的一员。得知此事,他无比骄傲,没有片刻的迟疑,精心准备,随时准备赴疆支教。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骤然爆发,防疫形势空前紧张。开学的日子日益临近,开学开始变得有些遥遥无期。同时,家里八十五岁的岳母因病瘫痪在床,还需要照顾。是勇往直前,还是临阵脱逃?他曾经犹豫过,也彷徨过。但是,他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战胜了自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我要去。我必须去!学生们需要我,党和国家需要我哦,少一个人,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难度又加大了一分。”他一边安顿家人,一边准时参加了2020年3月16日至3月8日入疆前的网上培训,成绩合格的消息一出,它便眺上了西行的列车。心中虽满是惦念,眼神却无比坚毅,由此踏上了的他一年半的援疆之路。
(二)、 经受考验
“支边号角一声响,中原儿女心飞扬。今日惜别故园去,来日载誉在边疆。”这是他出发前的誓言,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2020年3月31日,作为河南省援疆支教教师的一员,他带着学校领导领导的厚望,带着同事亲朋好友的关怀与不舍,怀揣“为祖国分忧,为新疆奉献,为河南争光,为人生添彩”的情怀,前往祖国西部边陲,把大爱播撒,把人生点亮。
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到处是风沙、砾石、骆驼草、胡杨。经过一昼夜的奔波,4月1日凌晨3点20分日期到达新疆哈密市,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生活。由于气候干燥,风沙弥漫,皮肤因严重缺水而出现脱皮、起疙瘩、红肿、瘙痒,鼻腔也时不时地出现血丝。当地昼夜温差大,因为口干舌燥,晚上总是反复醒来喝水,不少支教教师因为不适应而病倒。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人想家了、有人落泪了、有人失眠了,思乡、时差、气候、饮食……都是对支教教师的考验。但他克服生活上的一切困难,尽快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终于坚持下来。
(三)、 倾情奉献
隔离结束后来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一周的适应和教学准备后,他被安排在学院基础教学部担任了九个班的公共基础课《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每周18节课。4月21日正式上课。上课伊始,他发现自己的期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班上的学生构成成分非常复杂,维吾尔族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有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俄罗斯族等,不仅国语基础薄弱,语言难以沟通,纪律涣散,学习松懈,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均不太好。面前的难题如一座座大山,先从哪里入手呢?
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他虚心向学院的领导和教师请教,借鉴他们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想尽办法、费尽心思、不断尝试,与学生加强交流沟通。下课后,与同学们一起天天说地,拉家常,将内地的故事,讲外面的世界。试图让他们敞开心扉,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启发同学们的思想,捕捉到他们的思想动态,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制定力所能及的目标,认识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结合学生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常规抓起,以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为切入点,严格要求,对日常的课堂礼仪及如何回答问题都做了严格的规定,逐渐改变了他们原来的懒散和精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同时,注意在讲课时放慢节奏,放缓语速,尽量适应大多数学生。不懈的努力终于看到成效,学生们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适应,基本上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精力也集中了。现在的他们已经能专心听讲,回答问题的条理和思路也基本清晰,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精神风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成绩显而易见,作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平时测试成绩合格,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除完成自己正常的教学任务外,他还积极援疆科研课题研究。利用自己教科室主任的工作优势,帮助学院里的少数民族中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选题、申报、开题报告的撰写、过程研究及结项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担任了多项课题的研究顾问。
踏上援疆旅途的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的是奉献和牺牲精神。援疆一年多,早已习惯了没有节假日,体会了什么叫白加黑、五加二、六加一的工作模式。特别是每学期学生开学后的半个月,因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学生要在宿舍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学院实施的是全封闭的政策,学生吃住全在宿舍。这样,学生生活的一切都要由学院负责解决。虽然学院有相应的排班,但是,他和其他援疆教师一起,利用住校的优势,坚持一日三餐给学生送餐上楼。不顾自己五十多岁的身体和其他援疆教师一起负责为男生送餐。由于男生食量大,每顿饭下来,需要提着百斤重的两个大袋子从一楼到六楼往返数趟,敲开门亲自把饭菜汤递到学生手,待到学生吃完后,再逐层收缴生活垃圾送到学院的垃圾站。尽管每餐饭送完后筋疲力竭,但听到维吾尔族学生用并不熟练的国语说声“谢谢老师!”时,他们的眼眶湿润了,那一刻,他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同时,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疏导学生的情绪,他每周抽出两个晚上的时间进宿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了解隔离期间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要,征求隔离期间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并适时和他们聊生活、聊家常、聊内地见闻,尤其是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学生聊自己家乡的异域风情,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减缓们的思乡之情,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经过他的艰辛努力,学生的情绪稳定了,心情舒爽了,也改变了单纯在宿舍玩手机的习惯,也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了,再次到宿时,学生也开始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了。2021年4、5月份,为了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他多次深入班级参与庆祝活动,唱红歌,讲故事,诗朗诵,和学生一样亲自表演节目,晚上到班上辅导晚自习,并辅导学生的参赛节目,和学生一起欢度民族节日。那一刻,他感到无比幸福。学生的肯定是对教师最大的褒奖,2021年教师节他收到了学生的真心祝福。学院2021级机电一体化班一位学生佐日古丽·阿卜杜拉:“申俊杰老师,您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教师节快乐!”,另一位学生阿那古丽·斯木:“申俊杰老师。先您的才华航医,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选择支教,既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担当。援疆教师支教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对待人宽,律己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和援疆精神,努力做好民族团结的使者、传承红色基因的先锋,树立河南教师的良好形象,圆满完成援疆支教任务。2020年年度考核,他的考核等级被学院评定为“优秀等级”。
四、 产教融合强技能,安全保证筑屏障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除了在校学习专业理论外,还要到企业顶岗实习,用实践操作来增强专业技能。去年九月、十月、十一月,我校学生到浙江杭州下沙工业园区杭州悠可化妆品有限公司进行实习,他被学校派到杭州跟岗实习,做学生的生活老师,负责协调 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之间的关系,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解除家长和学生的后顾之忧,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学生经过一周的岗前培训后正式上岗,初期还算顺利,但时间一长,问题便层出不穷。有与实习企业班组长有矛盾的、有与客户沟通发生争执的,有未完成任务脱岗的的,有无故旷工的,有想回家的。面对上述问题,他认真了解一切情况,对问题进行梳理,下企业与班组长沟通,和学生个别谈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和企业领导协调,使问题得到解决,矛盾逐一化解。10月7日下午两点多,学生刚一上班,就有一名叫司朝阳的学生因昏厥住进了浙江省中医院,呼吸困难。他急忙打车赶到医院,亲自为学生挂号、缴费、做各种检查,及时进行急救治疗,最终使学生转危为安。详细征询学生上班的情况,了解事情的原因:学生所在的班班组长嗓门较大,学生内向胆小。学生认为是组长把他吓昏厥的,班组长说是学生低血糖造成的。围绕责任问题,双方争执不下。事后立即和班主任、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以往病史,经过与公司领导协商,诊疗费暂由他垫付,待学生发实习工资时在扣除,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
虽然面临退休,但仍然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没有叫苦叫累,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自己的工作和专业特长,为学校的“质量提升年”默默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