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经开区滨河第二小学 张利红
璞石教室里,有我们的诗与远方
如果
只有一种生活
那一定是
穿着轮滑鞋
拿着小吉他
给我最心爱的教室
唱歌
—— 璞石教室原创诗歌
2018年的秋天,为了响应东西部学校教育均衡号召,我毅然丢下了优渥的条件和垂手可得的荣誉,以“一切清零”的心态进入了新学校。
我接手的班级,是42名刚转过来的插班生组成的三年级一班。这些孩子,大部分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父母每天晨昏颠倒的工作节奏让一半以上的孩子处于“放养”状态。每天交流最多的话题是:我发现了一种泡面的新吃法;最擅长的活动是追逐和打闹。看着他们天真的笑容,我不禁思索:如何才能让孩子看到远方?
我们追寻远方,是从对班级的命名开始的。教室命名,就像每个人出生时被命名一样,凝聚了大家的期待。从三年级一班到璞石教室的变化,不仅仅是名字,更是心之所向。璞石,是蕴藏有玉的石头,就如同这42名朝气蓬勃的孩子。“腹有诗书∙温润如玉”成了璞石教室的共同成长愿景。
用音乐擦亮每一个日子
唤醒孩子心中的美,从遇见美开始。
用音乐唤醒沉睡的心,是我们每天迎接黎明的仪式。每天早晨走进教室,我带着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上交各科作业,而是拿起葫芦丝吹奏乐曲。对一无所知的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跟着老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学习,孩子们在座位上练习,我坐在教室后面练习。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是想到孩子们遇到的困难,我又咬牙坚持。一个星期之后,当我站在讲台上,给大家流畅演奏《玛丽有只小羊羔》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后,悠扬的弦歌伴随我们每一个清晨。4年以来,我们在40多首曲子的滋养中,灵魂渐渐舒展。不仅组建了自己的班级乐队,还发布了3首原创歌曲。乐器也从葫芦丝变成了巴乌和吉他。拿起乐器,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小桥音乐会的舞台上,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每一个都是最亮的星。
每天晨诵一首诗歌,是我和孩子们的“日课”。在与诗歌的凝视中,孩子们脸上有了笑,眼中有了光,我们的灵魂也渐渐找到了栖居之所。
在故事中寻找自己
三年级下学期,班级发展遇到了问题:学生已经彼此熟悉,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班级凝聚力有涣散的迹象。这个时候,如果演童话剧《夏洛的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怎样引导孩子们主动去选呢?我用一节午读课,进行了4本书的导读。让同学们讨论:哪本书最适合目前的我们?果然,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敏感,大家最终确定了《夏洛的网》。
我带着孩子们一句一句读。读着读着,孩子们的声音动听了起来,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也深刻起来。
编写剧本是个大挑战。我带着孩子们,用思维导图列出可用的主题和每一幕的子题,再往里面填写细节内容,最后以对白的形式进行整理。一遍又一遍修改,直到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我鼓励他们说:“下次,就靠你们自己了。”果然,升入四年级后的他们真的可以独立做编剧。
竞选角色,很有“看头”。在我的“巧妙”安排下,大家为某一个角色而闹得“不可开交”。两个“势均力敌”的选手最后的抉择,最激动人心。最终的胜利者,往往不是最适合的那个,而是最需要机会的同学。在这个过程,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得到了洗礼。
排练是艰苦的。我带着孩子们认真揣摩每一句话、每个眼神和动作,一直到我们自己满意为止。隆重的童话剧演出很令人震撼。精致的服饰和妆容,老练的台风,真可以称得上是小艺术家。你一定不会想到曾经满口脏话的他,竟然可以在舞台上作为一个没有台词的背景,静静地蹲40多分钟。此时,故事已经进入了孩子们的内心,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从开始到现在,每学期一次,我们已经上演了7部经典剧目。
见证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期末,该如何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画上标记?在璞石教室,期末有更令人期待的惊喜。
学生每天有意义的影像,我会保存;教室里每天发生的故事,我会记录;孩子们的细微变化,我会关注。每周、每月、每学期就这样被“岁月”的线串了起来。赋予整个学期的意义我们是通过“期末叙事”来完成。四年级上学期,我以“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为题,把一个学期以来我们所有的课程和生活写成了师生追寻光明的故事。孩子们时而泪眼婆娑,时而发出会心的笑声。一起经历的每一天,都有了价值。我努力把隐藏的细节的“对白”挖掘出来,从细微之处看到成长的痕迹。给孩子们颁发生命奖状,不会漏掉任何一个人。
那个总是穿着脏衣服的女孩小悦,曾经只呆坐着,游离于课堂之外。但是当她拿起了乐器、上了舞台、开始阅读之后,她超越了很多人。有一天,我在路边看到她边等车边阅读的身影。那一刻,我听到了花儿开放的声音。
带着璞石教室的孩子们在故事中穿梭的4年以来,我们诵读古今中外诗歌450首左右;共读24本以上的童书;自由阅读量平均在1000万字左右;自由写作量在100篇左右;每人熟练掌握2种以上的乐器;人人都是小诗人,集体出版诗集4本。
一天又一天
什么都在变化
小石头也变得温润
只有那间教室没有变
它,仿佛是时间之主
看着我们奔赴
一个又一个远方
——璞石教室原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