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鉴于国培计划教师典型成长案例普遍质量不高,在培训中创造性地实施“望闻问切”,助力打造国培教师优秀成长案例。主要策略:1.借助慧眼去“望”,及时发现病灶;2.广开言路去“闻”,全面探求病因;3.积思广益去“问”,深入探求病理;4.多措并举去“切”,科学开出药方。培训中实践了培训管理“七步走”:(1)项目启动,明确任务;(2)专家讲座,范例引领;(3) 筛选素材,形成初稿; (4)加强管理,发现典型;(5)成果交流,互动点评;(6)修改完善,成果展览;(7)区域推广,辐射带动 。
关键词: 望闻问切 国培计划 培训成果 成长案例
国培计划已进入提质增效的3.0时代。国培计划学员纷纷表示:国培之旅收获满满,大有“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之感。培训硕果累累,满园芬芳,教学设计、教育反思、精品课程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然而,唯独有一类成果的优秀率却不容乐观。那就是教师典型成长案例。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为例,在河南省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考核中,经评审专家评选,各承训单位的工作简报、自评报告、课程资源、宣传报道质量较高,而教师典型成长案例平均得分普遍偏低。在国培其它项目的绩校考核中,优秀成果(教师典型成长案例)亦普遍质量不高。因此,打造优秀的教师典型成长案例,梳理其成长路径和问题解决轨迹,更好地促进基层教师专业成长是国培计划承训单位的一个重要职责。基于此种现状,笔者在培训中创造性地实施“望闻问切”,助力打造国培教师优秀成长案例,以期为广大国培计划承训单位的培训管理提供一些启迪和借鉴。
一、 借助慧眼去“望”,及时发现病灶
作为国培计划的一种生成性成果,凡参与过国培计划的学员和承训单位管理者对“成长案例”这个名词都不陌生。因为它是国培计划绩效考核的要素之一。然而作为承训单位国培计划的管理者,在总结梳理学员提交的“典型成长案例”时,发现至少90%的学员不会撰写“典型成长案例”。上交的材料中要么是培训总结、教学论文,要么是教学案例,或者“大杂烩混合体”,真可谓“花样百出,不伦不类”。在百度输入“成长案例”、“教师成长案例”、“国培个人成长案例”等关键词,基本搜索出来的文档存在上述问题,优秀作品凤毛麟角。这些现象暴露出来一个共性问题:基层教师不知道何为“成长案例”,不会撰写“成长案例”。
面对学员的“不会撰写”的现状,承训单位的管理者又会做些什么呢?作为承训机构的管理者面对提交的成果,能不能运用慧眼去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改进解决呢?放眼望去,承训单位的管理者不外乎有四种做法:
1. 放任自流型 有的管理者迟钝,水平有限,发现不了问题,仅是布置和收交作品的“二传手”。
2. 越俎代疱型 有的管理者发现问题后,担心影响考核成绩,亲自帮助学员修改完善。
3. 布置要求型 有的管理者发现问题后反馈给学员,提出要求让学员自己修改完善,至于修改后质量如何不过多关注。
4. 专家引领型 有的管理者发现问题后与专家沟通,请专家介入诊断,而后专家有针对性地示范引领,有的放矢地指导、训练,学员在理论引领下再次修改完善,从懵懂到清晰,从不会到更好,促使参培学员此方面能力快速提升。
以上四种做法,第4种的效果最佳。学员是培训的主体,必须亲自经历、体验方能成长。而在专家引领指导下的成长则会更加专业、高效。所以,作为承训单位的管理者必须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病灶,是成就国培高质量成果的关键性第一环。
二、 广开言路去“闻”,全面探求病因
发现了病灶以后,就要广开言路,全面探求病因,方能打造优质国培项目。针对教师典型成长案例,承训机构的管理者可以深入到培训专家和学员中去多听多思,会快速了解她们的心声:“成长案例到底有啥标准没有?”“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写!”“有没有优秀的范例让我们借鉴借鉴?”“光说让交呢,没有人指导怎么写啊!”这些话对我们管理者有什么启发呢?为什么会导致成长案例质量不高呢?结合培训要素来看,教师撰写“成长案例”的“拦路虎”主要有:
从培训目标来看:培训目标制订不够具体、明确。比如有的方案中目标表述:形成优秀培训成果。具体的培训成果是什么?可操作性的目标应该怎么表述?这些目标犹如空中楼阁,自然不会产生太多的效果。
从培训策略来看:承训单位管理松散,措施不力,不够重视优秀成果之成长案例的打造和引领,没有落地的部署策略,或仅有布置任务,缺乏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
从培训内容来看:培训课程中没有设计相应模块,认为大家“理应”都会完成很好,从而放任自流。
从培训团队来看:遴选的培训专家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研究,自身并不清楚“成长案例”的标准与操作,无法进行专业引领;或者虽知道撰写的要领但采取的培训模式没有体现参与式,只是理论灌输,无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从培训对象来看:参培学员长期在一线,平时研究多的也是课堂教学,而教育科研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普遍缺乏成果表达能力。许多学员习惯地在互联网上搜索,而网上东西可谓“良莠不齐”,自身又缺乏辨别能力,借鉴下来“花样百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积思广益去“问”,深入探求病理
找到病因以后,承训单位要积思广益去问,深入探求病理。而在造成教师典型成长案例质量不高的种种原因中,培训管理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管理到位,其他方面的问题则可以避免,形成优秀的教师典型成长案例自然水道渠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在国培项目中提升成果表达的质量,是摆在承训单位面前的一个极其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组建“天地人”三网合一的合作模式搭建承训单位区域间的交流平台,本土专家和外地专家组成研修共同体,共同把脉问诊,让病理更加清晰。承训单位管理者充分做到资源共享,积极主动问询优秀培训成果的打造经验,借树开花,为国培计划的科学管理与和优秀成果的生成提供抓手。
四、 多措并举去“切”,科学开出药方
深入探求病理以后,对症下药是最关键的一步。若想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就要求承训单位多措并举去“切”,科学开出药方。凡事豫在立,不豫则废。在此,笔者结合实践开出的药方是:从培训管理入手,稳步推进“七步走”培训策略。
1. 项目启动,明确任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国培计划项目启动时就要向全体学员明确生成性成果之一为教师典型成长案例。让大家从一开始参加培训就记录印象最深的,撰写培训日志。
2. 专家讲座,范例引领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由于学员对成长案例较为陌生,培训管理者就要利用线上或线下方式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进行理论引领。培训专家要就教师典型成长案例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撰写策略、评价标准进行详细讲解。讲解时要求呈现范例,掌握理论后,培训专家带领大家共同诊治病例,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
3. 精选素材,形成初稿
常言道,千看万看不如经手一遍。培训过程中,培训管理者要求参培学员结合自己的培训日志,精心选择素材,精心选择切入点,初步形成成果,即教师典型成长案例的初稿,并将初稿提交给承训单位。
4. 加强管理,发现典型
承训单位收到教师成长案例初稿后要精心筛选,发现典型。择优推选给指导专家,指导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供在成果交流时有针对性地点评,使全体学员受到不同程度地启发。
5. 成果交流,互动点评
培训管理者要在班级内举办不同层次的教师典型成长案例交流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推优,推出的优秀作品在全班范围内交流。指导专家和全体学员相互进行评价,利用“钻石评价法”对交流的成果进行把脉。成果交流时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促进成长”的培训理念,可分为以下步骤:第一,选出的优秀作品作者交流个人作品并自我反思;第二,小组围绕作品名称、背景、解决问题及策略进行研讨,汇总亮点并汇报;第三,小组汇报修改建议;第四,人人畅谈成果交流的收获形成研修日志。第五,专家进行总结性点评。
成果交流操作如下图所示:
6. 修改完善,成果展览
培训管理者要求参培学员结合成果交流,对照优秀教师典型成长案例标准修改完善个人成果作品,然后再举行全班范围内的优秀成果展览会。
7. 区域推广,辐射带动
承训单位将优秀成果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加工成辑,作为生成性课程资源进行区域推广,优秀成果作者可以作为一种优质培训资源参与其他国培项目现身说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这样对于资源建设和利用、转化都可以达到最大收益化,让参培教师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这样的培训管理策略采用了以人为本、参与式培训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三大专业发展途径,通过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的方式习得教师典型成长案例的规范操作,让学员经历学习理论--参与诊断--实践练兵--互动交流--内化反思--螺旋提升的培训过程,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培训成果的质量大大提升,培训效果也随之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