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定型期,是教师职业成长生涯的关键点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有许多关键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养,应遵循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律,注重理论基础、教学技能与方法、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方面,帮助其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找到自己的发展步调。
一、 夯实理论学习,指导教育实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理念变了,教学方式会随之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课堂教学也会悄然发生变化。课程标准指引教学方向,为很好地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了解并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标准学习交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提高理论水平。
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自主学习是校本研修的关键。除了学习课程标准,还要结合专业发展需要,要读些教育专著、名师的教学实录及手记、前沿的教育教学杂志,以最快的、最便捷的方式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避免不当的教学行为,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把读书活动常态化,可借助开展“阅读,让教育更美好”系列读书活动,营造浓郁读书氛围,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教师通过列出书单、制定计划、成立读书会,并定期围绕推荐书籍,畅谈读书心得体会,畅谈教育理想,抒发读书感言,分享美文著作和教育故事,把理念真正内化于心。
二、 聚焦课例研讨, 提升授课水平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能方法,不是通过一次的学习就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反思、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与课堂结合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运用,转化为技能方法策略。
我们知道,教师成长需要“同伴互助”。任何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同伴的帮助,小到备课组同事,大到全体教师队伍,近则本组、本校,远则全国各地。这种帮助可以是一句话、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本书。而最为直接、最为有效地还是同事间的相互促进。
教研组是基于快速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愿景的互助组织,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如课堂教学沙龙、教育教学经验共享会、有效的集体备课等,能助力青年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从而能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集体备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青年教师成长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合力,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通过组内说课点评,组织磨课,课后点评,实现教师间之间充分互动。同伴之间相互研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具体来说,青年教师可主要就如何改进一堂课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研究,授课教师精心备课,听课教师从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然后进行评课,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听、评课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教师同伴之间吸取教益,共同提高授课水平。
听课过程中,每位听课教师应从各自观察点记录数据,并提出教学建议,接着上课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重新备课,在另外一个班级再次上课,观察教师继续观察记录之后再进行评课上课,教师再备课上课,直到上到满意为止。
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观课教师,经历着多次的备课、上课、听课、议课的过程,也经历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会使模糊的执教过程清晰化,目标定位准确化,课堂环节设置合理化,教学策略应用恰当化。总之,磨课过程会对自己既有的教学行为、教学认识、行为习惯、策略运用等方面带来比较集中的冲击。
讲课比赛也是青年教师锻炼教学水平、促进行业交流、了解自身特点的重要方式,有计划的定期开展,可以让不同教师之间获得交流机会。通过讲课比赛,教师会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同时锻炼并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
三、 做好校本研修,实施跟踪督导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研修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阶梯!
校本研修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对于教学中的问题第一时间总结,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纠偏,主要紧紧围绕来自教师自身的实际教学体验,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教学实践进行,一般采用骨干教师微讲座,教研组专题教研与微教研,教研共同体微问题研究,微成果分享及运用、教学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的真正结合。
教师之间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是实现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师之间传递和交流的有效途径。为加快青年教师的素养提升,利于教师的长足发展,可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各级各类校本培训,并尽可能地运用内部资源助力教师成长。比如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围绕校本问题系统开展“主题实施跟踪督导”式的校本研修活动。
为帮助青年教师发现自身亮点,激发思想的闪光点,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优势,找到最好的生长点。也可以借助外力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如借助教研员指导团队,借助骨干教师精准指导,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学科培训专家团队,将校本问题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问题解决与磨课研课相结合,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结合。
做好校本研修,实施跟踪督导,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让我们的经验能够得到完善和传承。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师向“研究型”乃至“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四、 做好教学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的确,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科学的自我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认真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它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互相沟通的桥梁。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反思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反思教育中的棘手问题,反思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积极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了解自身业务的不足,有助于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
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事实证明: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理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如 反思型教师
所以,教师要时常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生活方式。日久天长,教师就会在专业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宽越明亮。
教师要走专业发展的道路,还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树立终身发展的目标。因为,新教师的成长需要周期,为构建常态长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新入职教师可制定一年适应,两年合格,三年成熟,五年成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1235发展规划,并为实 现目标制订有效、可操作的具体行动计划,力争可持续发展。
聚焦一个个点,逐渐形成一个面,就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快速成长为能胜任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更能全面的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更好护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