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说提到了一个阅读循环圈:“每次的阅读时,我们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环境。其间的每一项环节都牵动着另一个结果,而这并不是有A到Z这样的直线关系,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所以开始正是其结果,而结果又是另一个开端。”。选书、阅读、回应,在阅读循环圈的外边,不断循环,居于中间的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
微信截图_20210507111054
第一:选书
要想让孩子在教室阅读,首先要有书,书从哪里来呢?我们区每学期有必读书目,这些书怎么让家长准备呢?经过筹划,开学初会开家长会,和家长共读绘本并从阅读的角度解读,让家长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接着说班级的阅读规划,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始建立班级书库。
1. 家长自愿购买区共读书目和班级共读书。
2. 家长众筹买班级图书角自由借阅图书。
3. 图书馆借阅。
4. 联系公益机构,获得赠书。
有了书籍,班级图书角初具规模,就不愁学生来看。随着学生的借阅,发现书籍摆设放也是一门大学问。我发现当有些书放在图书角的时候和单独进行展览的时候,学生的借阅量是完全不一样。于是我开始在班级设置展示架,图书封面朝外,随手可取,一个月更换一次,主要是更换那些学生借阅的少,但是又特别有意思的书,让学生看到他们没有发现的好书。也会进行主题书的摆放,和教学有机结合。
第二:阅读
有了书,并不是所有的学生立马就能投入其中。“对于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孩子而言,我们能帮助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依循着孩子在阅读循环中的进展,随时肯定他们完成的每一个步骤。”当学生在图书角驻足的时候,当学生选出一本书翻阅的时候,当他看的入迷的时候,这些瞬间都需要捕捉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除此之外,还需要:
1.在学校要有阅读时间的保证。我们学校有专门的阅读课,每周两节,这两节课学生可以尽情的阅读。从最开始的自由阅读,到共读,再到现在的共读交流,也是需要时间的。
除了专门的阅读时间外,在学校还是有很多边角料时间的。比如自习课,课间,写完作业后等。
2.每天晚上亲子阅读或者自主阅读20-30分钟。
3.课前为学生读故事。这是我在低年级做的最多的事情,每节课课前给他们读一个故事,特别儿童小说,一些桥梁书,他们都非常的喜欢。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听了我给他们读了这样一些故事,而去买了相关的书籍,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第三:回应
当我们开始阅读,伴随着的就是对此书的感受,或愉悦或刺激,或喜欢或讨厌,这些感受急于向别人倾吐,学生的阅读也是如此。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后,我们一定要有反馈和交流。
1.班级阅读课程逐步完善。从导读课到推进课再到交流课,围绕一本书从最初的自由阅读到逐步有方法的读。
比如:有时候一本好书我会对它进行一个简单的推荐,阅读的过程中会交流书的内容,了解学生读的程度,学生阅读完之后我们是有话题的讨论和交流的,交流过后会有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比如说根据这本书绘制与自己相关的内容,低年级最喜欢的是读写绘,有时候也会看同名的电影,交流电影和书籍的不同等。
2.用活动促进阅读。除了在课堂上做导读课交流课等,阅读过程中我们也会有一些小活动来推进他们的阅读。
比如:微信小程序里面的小打卡,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情节梳理,用思维导图做小报,对喜欢的片段录音;班级设置阅读登山图,挑战百万富翁活动;微信群里分章节的交流,认领任务在微信群领读;班级课前讲故事,出班级小报;根据学生整体的阅读情况评选优秀领读员,阅读之星,阅读达人等。
3.多途径进行阅读。链接网络资源,参与网络读书会,网络阅读课程的学习等。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阅读循环圈中心的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老师的引导和指导,老师个人的阅读,其自身的影响不容小觑。协助能力的大人不仅仅指的是老师,还有家长。前期一定要把家长拉进这个队伍,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做孩子的榜样,共同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写博客记录学生阅读,发公众号展示,朋友圈晒图,这些都是很好的激励和促进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