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参加河南省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面对这份殊荣,我在感谢附小团队帮助成长的同时,也源于我在学习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让我学会以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审视我的课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初写时,不知所措
2016年,我代表学校参加2017年郑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按照比赛要求,我除了要精心备课、磨课,还要写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什么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如何写?它有什么用?我一无所知,只觉得那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通过向前辈、同事请教、通过网上学习,才知道早在数年前,“基于课标的教学”的教改之风就刮遍了整个教育界。
当时的我,还停留在备教学参考书,备教材,写详案的基础上,对于基于标准的教学看法非常粗浅。我认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必须有“基于课程标准的分析”、“基于教材的分析”、“基于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环节,看上去很完整,却不如一份详案更实用。有的老师为了能完成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得不带回家“呕心沥血”、“奋笔疾书”,真是“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我们都这样调侃着说。最后,我仿照着别人的格式,把《鸟岛》的详案比葫芦画瓢地改成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勉强过关。
再写时,得心应手
2018年,我有幸参加河南省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郑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许睿我的课进行了多次的指导。在一次次的试听与磨课中,我对“基于标准的教学”的认识渐渐清晰了:基于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反映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统一的、基本的要求,也就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并且,这一学习结果是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等在内全面的、基本的考察。也就是说,关注“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国家课程标准”应该成为教学的依据,即教学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备课时不再仅仅依赖于教科书上的这一页课文了。我明白了要先分析本课教材的特点、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目标与本册书教学目标、与本年段教学目标、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关系,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通过教材分析,明确核心内容,读懂编写意图,弄清教学重点,读透背后的学科思想。教学目标的制定更是需要经过多层的转换,从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一一课时目标。
例如《咕咚》一课,课文选自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四幅插图是顺承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利用插图资源让学生识字读文、感知叙述顺序。课文中只有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学生可通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方法,在一上学习的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知识、结合生活中识字、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图画等多种方式方法猜字、识字。课后练习题“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既是提取文字信息能力的训练,又是有助于学生感悟主题的练习,对应了本单元“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基于标准的教学” 的指引下,我的教学理念在转变,教学形式在转变。“基于标准的教学”帮助了我,也成就了我。我执教的《咕咚》一课,荣获了河南省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2018年,我在河南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会作观摩课;2019年,在首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优质课提名奖。
交流时,胸有成竹
2019年5月,我把自己近些年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把参加的优质课比赛的研讨过程进行了提炼,从“什么是‘基于标准的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基于标准的教学’”,“如何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为全校语文老师做一次校本培训。
我以低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阅读要求为例,力求让内容专业、实用、接地气。在第二、三学段的阅读中,我们经常会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什么是“有感情朗读?”怎么样才算做到了“有感情朗读?”学生怎样才能学会“有感情朗读?”这是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不明确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能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阅读要求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首先是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接着是读好停顿,读出语气,读出重音,慢慢开始向读出情感、读出理解过渡,试着“有感情朗读课文。”
总体目标:学会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摘自《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
学段目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自《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学期目标:在强化落实一年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根据语义做恰当的停顿,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语气、读出重音,开始向读出情感、读出理解过渡。——摘自《教师教学用书》
单元目标: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读句子,想象画面。”
课时目标: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课后首次出现了“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引导教学、评价的指向标。“基于标准的教学”指导我们将抽象的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分解到具体的课程中,让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帮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评”有效统一,最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基于标准的教学”不止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愿每一位语文老师不再“闭门造车”,能在“基于标准的教学”的引领下树立起大语文的教学观,强化课程意识,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