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文 贺志泉/图 姜雨璐/视频
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严禁给家长变相布置作业、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上周,《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一出台,如平地一声惊雷,虽然之前师生和家长都有心理准备,但是从坊间传言到尘埃落定,依然激起郑州教育界千层浪。
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为了让家长解脱出来、孩子甩掉包袱、教师轻装上阵,其实郑州各校、各区都已“动起来”,效果如何?
10月24日,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指导,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主办,河南大河学堂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河南教育“轻负高质”暨“思维导学”论坛会》在大河网举办,活动邀请河南减负提质优秀区域、学校代表共话“双减”之道。
论坛上,思维导学倡导者、清华附中校长助理房超平被授予大河学堂战略发展顾问。
【现象】推翻“三座大山” 双减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精神负担过重、机械作业过多、外界压力过大“三座大山”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厌学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低龄化,已成为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吹响集结号,出台“双减”文件,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学校如何过好“减负”关,写好“提质”篇,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如何让孩子们想学习、会学习,收获成长的幸福?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如何指导辖区学校开展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工作?学校如何开展“减负提质”工作?此次论坛旨在分享优秀经验,宣传河南教育减负提质新成果,树立创新典范,引领教育科学发展。
【支招】政策出台到具体落实 郑州各校区“现身说法”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李海龙认为,“双减”不仅要做减法,还要做加法。减的是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不能减的是教育的质量、责任和学生的成长。除了减轻学生负担,还要加强体美劳教育,要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据经开区教文体局教育发展科科长岳丽鸽介绍,经开区成立了“双减”工作专班,开展专项治理,对区域内182个校外培训机构建档立册、动态管理。在2019年启动午餐+延时的“官方带娃”模式基础上,2021年加快实现课后服务“双延时、双结合、一提高”。全区38所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了公民办学校全覆盖、城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全覆盖,自愿参与学生43100人、占比99.5%,志愿参加教师2666人、占比95.8%。
作为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的具体执行单位,学校是如何做的?据郑州中学副校长李兰介绍,郑州中学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以课堂改革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以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自助成长,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变革】划重点,从语数外看“轻负高质”如何做?
什么是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房超平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减负提效,高中学校更应该重视减负提质。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没有剩余物,学校教育就不可能有剩余物。通过“思维导学”实践,课堂教学追求剩余物,可以从发现学习意义,探索方法规律,学会变化创造三个方面出发。
以语文为例,坊间流传“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房超平建议“第一年来模仿,第二年改名篇,第三年写文章”。
数学教学上,要鼓励学生改编和创编习题,完成知识迁移,争取培养更多“小陈景润”,让学生感受到更多超越老师、超越自身、超越课本的高峰体验,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只有数学教育家才能培养数学家。
谈很多学生的老大难英语,让我们看看外国人是如何学外语的?据了解,美国中小学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西班牙语,也就是美国中小学学生的主要外语课,老师用美图、美食和美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西班牙语的情景乃至文化中;有项研究表明,学生只熟写300个英文单词就可以作文满分,其他高难度单词只要“面熟即可”,房超平建议老师要更关注“辨识”而不是“拼写”;设计更多对话情景和环节,让英语课更生动活泼。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平原外国语学校校长周剑、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蒋立春以及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执行校长李佳也为大家分享了他们学校在减负提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减”并不是“双减”政策的根本之意。除了“减负”,更要“促提升”。
当学生都回归到校园,对学校教育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