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郑州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 媒体聚焦
10天学科类机构压减超80%,郑州市郑东新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跑出“加速度”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2021-11-24

大象新闻·河南新闻广播记者成书丽

10天时间,有9家“营转非”机构在社会事业局重新核名、在市场监管局完成工商注销公示、教文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原办学许可证注销等重新登记审核工作,学科类机构压减至20%以内(压减超80%);完成34家“学转非”和变更主管部门机构资料二审、移交对接等工作,目前29家文化艺术类、2家体育类、3家科技类已经全部移交至相应主管部门……郑州市郑东新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跑出“加速度”。

(图:郑东新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推进会)

据了解,自中办国办“双减”文件出台后,按照省、市相关意见要求,郑州市郑东新区于2021年11月10日出台《郑东新区义务教育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11月16日,全区再次召开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厘清职责、明确任务、压实责任,郑东新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图 郑州市郑东新区查处隐形变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会)

“化繁为简”,10天学科类机构压减至20%以内

郑州市郑东新区教文体局、市场监管局、社会事业局三部门协同开辟绿色通道、优化程序,按照“统一名单、统一要求、统一时限”的“三统一”原则,加快推进现有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和“学转非”工作:市场监管局通过EMS、短信、电话等方式督促机构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教文体局工作人员提前为有需要的机构在市场监管局窗口办理免预约登记……

据统计,仅用时10天,郑东新区已有9家“营转非”机构在社会事业局重新核名、在市场监管局完成工商注销公示、教文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原办学许可证注销等重新登记审核工作,学科类机构压减至20%以内;完成34家“学转非”和变更主管部门机构资料二审、移交对接等工作,目前29家文化艺术类、2家体育类、3家科技类已经全部移交至相应主管部门。

“双重保险”,打通机构监管全链条

郑州市郑东新区教文体局积极推进教培机构资金监管工作,在工商银行开立资金监管顶端账户,着手搭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二是激活并完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全区原有78家培训机构已全部激活,除1家机构失联外,其余77家机构信息已全部更新填报完成。

全区中小学师生近10万人签订“告知承诺”

进一步落实“一告知、一承诺、双签字”工作。要求全体师生、家长再次学习“一告知、一承诺、双签字”相关内容,全区中小学生90322人,教职工5865人,签订《告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双减”政策书》,反馈有关“双减”政策推进情况的意见及建议,后续要求每月一签,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图:郑州市郑东新区教文体局相关负责人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大走访”活动)

出动排查人员215人次,巡查机构330家

郑东新区在区级治理工作专班体系框架下,30个专班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设立治理工作子专班,压实工作责任,明细工作任务。同时,全区构建“1+3”网格化监管体系,即1套执法队伍,涉及12个乡(镇)办事处,3个网格化监管体系: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监管体系,各乡(镇)办、社区监管体系,相关执法单位监管体系,三个网格化监管体系协同进行,适时启动执法队伍,在机制有效运转下,一经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由治理专班分类移交问题线索,由属地乡(镇)办事处统一处理,并反馈至治理专班,形成处置闭环管理。

据统计,近一周内,累计出动排查人员215人次,巡查机构330家,均处于关停状态,未发现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情况。

(图:郑州市郑东新区校外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座谈会)

“警钟长鸣”,组建机构预警风险化解专班

随着芝麻街英语、京翰教育等机构不断“暴雷”,11月17日,郑州市郑东新区由综治办牵头,信访办、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如意湖办事处、教文体局成立专班组,打通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长效应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维护家长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