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
“只有愿意被救赎的人,才能被救赎。”“报复的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宽恕做得会更好。”
大家好,我是李艳阳,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来自朱迪·皮考特的《换心》。初读这本书是在五年前,然而时隔多年回顾起来,却依然心有回响。
朱迪·皮考特,被美国读者誉为大师级的小说家,曾连续5年入选“全美最受欢迎作家”。她的作品《换心》一经出版,引发无数读者热议。
出版家周刊这样评价这部作品——“皮考特又一部使万千读者心潮涌动的书,它以怨恨、愤怒、怜悯和宽恕推动故事前行,一本令人牵肠挂肚的惊心杰作。”
朱迪·皮考特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快餐文化,而是蕴含着浓浓深意,包括犯罪、宗教、救赎和牺牲。爱人的欺骗、亲人的背叛,无奈的接受、无语的辩白一直到生命尽头的大彻大悟,痛彻心扉。
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薛·布尔能与琼·尼尔森一家之间的恩怨纠葛。十一年前,再婚怀孕的琼·尼尔森一家三口为了在屋子里增加婴儿房,请薛·布尔能来家里帮忙施工。然而,产检回家的琼发现丈夫寇克和大女儿伊丽莎白倒在血泊之中。琼还看见,布尔能手中正握着射杀了这对父女的凶器——手枪。布尔能当场被捕并被判死刑。
然而,只有布尔能自己知道,他是无辜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朱迪·皮考特对四位主要人物采用了不同的人物刻画手法,通过他们鲜明的个性特色将一个《换心》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在主角布尔能的人物描绘上,采用了与老舍先生相类似的办法:让每个角色都说布尔能的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来讲感受和理解。初读,会觉得杂乱无章,然而把每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就构成了庞大的故事情节。读到结尾处,难免心生感慨,波澜壮阔,终究意难平。
人生都是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境遇,对于伊丽莎白而言,她的生命永远静止在八岁。正如伊丽莎白不知道警察继父是衣冠禽兽一样,她的母亲和世人也不知道冤枉了最纯洁的心灵。他长相丑陋、无家可归,却内心单纯。在遭受冤枉的时候,他像《圣经》里的耶稣一般,不辩白。他知道,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实,更愿意相信衣冠楚楚的人,而不是他——流浪者。他一心求死,为了报答伊丽莎白母亲的收留、为了内心的救赎,布尔能坚持把自己的心脏移植给克莱尔,即使他本可以说出真相还自己清白。放弃真相选择死亡,只为挽救另一个生命。
他的心脏,巧合的完全符合伊丽莎白妹妹的身体,极端不可思议。故事的结尾,他在神父、律师、医生的帮助之下,走向了绞刑架,获得了能把心脏捐献出去的最好的死刑方式。
正如我们,往往愿意相信外表,而不是难以看得到的内心。然而,我们不知道,所谓的事实,也曾有欺骗。
生与死的抉择,巨大的冤屈,却未得昭雪,然而,他的牺牲,却有意义非凡。有的人,选择死亡,是因为不相信,也是因为这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式。他的死去,是一场伟大的救赎。
在生死面前,一切都变得轻。在宽恕面前,死亡又变得轻。内心的震撼,源自主人公苦难的人生、源自他似乎伟大又简单得透明的心。
每次读完朱迪的小说,总会有深深的感动,那种从内心深处慢慢溢出的震撼,让你不由自主的折服。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将你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里面的每个角色都让你感同身受。每次法律的博弈,都会找到最好的归宿。每次尘埃落定之后,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朱迪的世界里,你学会思考人性,你学会思考法律的意义,学会思考价值的作用。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大多数都是正常人,而一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并让我们泪流满面。无论是喜是悲,你依然会发现,当你无能力反抗时,接受成为你唯一的选择,当你有能力报复时,选择原谅更是一种伟大。因为这样的时刻需要跨越心灵最大幅度的谅解和放下,以一种圣人的姿态救赎他人,这种伟大让人动容。
朱迪·皮考特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快餐文化,而是蕴含着浓浓深意,包括犯罪、宗教、救赎和牺牲。爱人的欺骗、亲人的背叛,无奈的接受、无语的辩白一直到生命尽头的大彻大悟,痛彻心扉。
推荐人:李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