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新建小学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优化阅读环境,拓展经典诵读领域,让校园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学校不懈的追求。努力培育师生人文素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种优良风气。学校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书香校园,2023年被评为郑州市首批美育(朗诵)实践基地。
学校定期开展好书分享
青年教师好书分享会
一、 领导重视
学校成立有“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小组,有健全的领导工作机构和规章制度,每学期制定书香校园活动方案,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其中教导处负责教师、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语文组负责具体的活动组织实施,包括书目的推荐、读书沙龙的组织、阅读体会的交流等。教导处和语文组加强对书香校园工作的检查力度,定期对师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公布。
二、 设施齐全
(一)加大校园硬件建设投入
学校图书阅览室和绿色读书长廊有专人管理,负责图书的整理与摆放。学校各年级都开设了图书阅览课,学生每周有两节阅读课,阅览室里的图书利用率很高,日均流量基本上可以达到在校生数的1/30以上。此外,各班拓展图书来源,建立教室图书角。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好平时零花钱,让父母有目的地帮学生买书。同时发挥有限的图书的最大效益,定期在班内进行图书交流。图书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登记保存后,严格遵循图书借阅制度,既保证了每个同学都有图书可以读,又让他们懂得珍惜与爱护图书。学校读书长廊会不定期地举行新书推介活动或读书心得展览活动。学校还在校园的显著位置悬挂了有关阅读与学习的格言警句,张贴名人的肖像及其代表性的名言。
学校开展公益读书讲座
(二)努力营造读书的软环境
1. 保证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阅读课学生可在教室内自由阅读,班主任老师全程参与管理,保证阅读课有序进行。
2. 教导处和语文组联合向全校师生发出读书倡议,并按年级分别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了新建小学阅读书目,做好图书的推荐工作,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开了个好头。安排阅读经验丰富的教师录制导读课视频,向班级学生推介中外作家的作品,从童话、童书、寓言,到诗歌与散文等,为学生的阅读提供高效指导。
3. 班级利用课前五分钟阅读,教会孩子抓住点滴时间;有些班级利用20分钟小自习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公众号、红领巾广播站也定期展播佳作欣赏栏目,多渠道打造书香校园的阵地。
举行“二月二”诗会
三、 丰富活动
(一)教师读书活动
每位老师结合个人实际,制订学期读书计划,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认识,充分利用假期、周末以及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走近经典,品味名著,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读一本好书,定期写学习笔记或读书随笔。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优良的校园读书氛围。
开展“晒晒我的小书柜”活动
(二)学生读书活动
1. 开展争当阅读之星、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活动。学生坚持“一日三读”,即“晨读古诗”“午读经典”“课后阅读”。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以摘抄为主,中高年级的读书笔记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把好的读书笔记在教室、学校进行交流,学校定期进行“阅读达人”记录展示。
2. 举办书香校园读书论坛活动。邀请一些知名学者、专家来校,为师生与家长举行专题报告会或做讲演、讲座,也与师生进行互动与探讨,教师率先垂范,积极参与阅读,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 每年举办“二月二”诗会、经典诵读比赛、好书推荐、课本剧大赛、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等。学校的“二月二”诗会已成为学校的国学特色项目,被“书香郑州”和“学习强国”平台多次转发。各班轮流组织学生推荐精品好书和阅读感想,学生录制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喜爱的图书视频,学校择优在公众号展播,吸引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学校的优秀诵读节目被评为河南省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多次荣获郑州市一等奖。每年举行书香伴我成长、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假期读好书等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讲述读书心得,抒发自己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4. 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在低段年级开设绘本阅读、古诗词贴画、文化常识等校本课程,中段年级开设诗词鉴赏、阅读悦美、绘出语文等课程,高段年级开设趣味阅读、习作鉴赏、名著阅读等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5. 提升家校合力,举办亲子共读好书活动。鼓励家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为孩子设置读书角,每天进行亲子阅读打卡,家庭成员交流各自的心得与体会,让家长和学生在阅读中共享读书的快乐。
四、 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更新一定数量的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切实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同时多方筹措资源,主动联系爱心企业为学校捐赠优质图书,为广大师生阅读搭建优良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