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诗歌散文
教育改革遍地开花
单位:荥阳市豫龙镇第二小学   作者:王丽娟   阅览:93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直接影响着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句让我们心里感动、切身感受的话,正是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写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们农村的教育事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也取得跨越式发展。

早晨,豫龙镇第二小学内,阵阵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年轻的女老师正运用多媒体一体机上课。陈老师说,粉笔加黑板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教学工具,一堂课下来,老师的头发和衣服常常沾满厚厚一层粉笔灰,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种情形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作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乐趣。同时由于联网教学,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减轻老师备课与教学负担。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师上课沿袭多年的教具,现代化用具正取而代之。上课用电脑,只需鼠标轻点,资料应有尽有。从粉笔、黑板到幻灯片、录音机,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走进课堂。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教师自觉参加全员信息化培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教育走进智慧时代。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现在的老师需要掌握各种技能,如制作课件,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现在的课堂也不同于以前,那时老师就是权威,灌输式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如今提倡把学习权利归还给学生,课堂上师生地位平等,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说现在的课堂更尊重学生,学生可以针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质疑,和老师共同探讨,一起解决问题。

周天顺老师是豫龙镇第二小学的退休教师,周老师说:教室光线很差,只好将就。考试时没有复印机,老师手拿刻刀,在半透明半硬质纸板上一笔一划写字出题,然后将纸板放到装油墨的大盒子上。有个大滚子,一张一张白纸,手动塞进去,一张一张复印,然后拿出来就是油墨复印的考试题。20多年过去,现在每个教室不但光线好,还有了‘班班通’。前年开始,学校联系安置孩子的就餐问题,使家长很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年暑假,我们来到新的学校,教室里全是新的桌子和凳子,教室光线好,环境好。孩子们和老师都特别开心。”近年来,适龄学生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足与学生数量增加形成鲜明矛盾。近40年教学生涯让他见证了一个教学点的变迁,他激动地告诉记者,“看到教室后面的操场了吧,以前同学们只能做老鹰抓小鸡、跳皮筋、跳方格、抓石子、玩玻璃球、滚钢圈等游戏。现在都非常现代化了,该有的教学设施都有。”

40年来,我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不断深入,各学校即使是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电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应有尽有,缩小了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弘扬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无私奉献精神,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年年在教师节召开优秀教师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党委、政府领导还到贫困教师家中进行慰问。对退休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每年教师节、重阳节、 春节等组织人员前往看望。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镇广大教育工作者倍受鼓舞,加压奋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十年时光荏苒,四十年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年来,豫龙镇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豫龙镇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已跃然于我们眼前。这40年的变化只是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它印证了祖国4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也记录了豫龙镇教育事业天壤之别的变化。

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不仅是豫龙镇镇党委、政府坚定的行动,更是豫龙镇人民的共同期盼。在这浓厚的氛围中,展望未来,豫龙镇教育将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带给豫龙镇人民的将是更多的惊喜。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