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诗歌散文
“恁学校”--“咱学校”--“俺学校”
单位:郑州市上街区实验初中   作者:李晓帆   阅览:1023

2007年3月,我从千里之外的老家调进了这所学校----郑州市上街区实验初中,当时被迷住的就是校名中的“实验”二字,想象中的一定是一所很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吧,可一报到,心情一下子就沉入了万丈深渊。学校让我住进了免费的教师宿舍,一座鸡窝似的南北都开门中间不通透冬冷夏蒸的小平房。老公是个勤快人,把不停掉批灰的墙壁又重新粉刷了一遍,把门前通往厕所的那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小路又重新用砖头铺了一遍,才算勉强把我这颗抵触的心安顿下来。那年的暑假结束开学返校时,门前的小路、花坛、不远处的红砖渣铺砌的操场,早已长满了一人高的野草,满地黄叶堆积,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天苍苍野茫茫”的塞上风光,想起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

一进教室,看见满脸黑红的一张张质朴的童颜,看见他们满鞋子的灰尘,看见蚊子乱飞怎么也关不严的窗户,我笑着对同事调侃:“我知道恁学校的前身为啥叫峡窝乡中了!”而且还很不厚道地把“乡中”二字念到咬牙切齿。朋友中谁家的孩子如果该上初中,问到我时,唯一的回答也是“我自己的孩子还不想让他在这儿上呢!”

“咱学校”

一声叹息。不能改变,就随遇而安吧!

渐渐地发现,这个学校的师生很勤劳。每天早上五点多,学校操场的路灯下已经站满了拿着书本的学生;晚上十点了,办公室内还有老师在加班批改作业;寒暑假期,大部分老师没有在家好好休息,大都自发要求到各类各级校园和培训机构去培训学习。

“翻转课堂”“双线英语”“主题学习”“微课堂”“532资源共建”一个个词语从陌生到熟悉……

2012年,学校建成400米标准化塑胶操场;

2013年,学校建成馆藏5万册的新图书馆;

2013年,学校建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楼;

2015年,学校建成“电子书包智慧课堂”“3D打印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

一股难以自禁的情愫潜滋暗长,再和同事寒暄时,就变成了这样的语气:“听说今年的中招体育考试在咱学校举办哈!”“听说今年的理化生实验在咱学校举哈!”

……


“俺学校”

时光流水,逝者如斯。各类各级社团在校园内雨后春笋,风起云涌,渐成气候。

回到家中,或碰见熟人,谈兴再起时,总是这样的口气:

“俺学校的花样跳绳被河南电视台直播,又被《中国日报》报道了”;

“俺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篮球学校了”;

“俺学校参加世界头脑奥林匹克获奖了”

“俺学校的学生王雅洁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升国旗仪式了”

“孩子该升初中了吧,来俺学校上吧!”

……

暑假已经过半,校园内施工的九大工程如今怎样了呢?新的教学楼、新的餐厅、新的篮球场又是怎样的呢?

快点开学吧!

开学后的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