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信息网首页

“小餐桌”促进“大文明” 郑州师生共同打造勤俭节约“新食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一堂有关“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课程也在这个季节在郑州各校园以多样形式进行着。从在教室中摇头晃脑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走进田间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亲身感受播种的辛苦,感受一粒米也来之不易;从食堂配餐到按需供给,小份菜、半份菜,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的同时,也避免了浪费;从课堂上的手抄报,再到餐桌上的“光盘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郑州市教育局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在家庭、单位、社会中带好头、做表率,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积极争做厉行节约的践行者、文明用餐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开学以来,为大力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习惯,引领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尚。郑州市各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粮食安全观,让孩子们在餐桌上,劳动过程中,课堂学习中树立节约意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关心国家粮食安全。

树立节约意识

从知道“一粒米从何处来”开始

微信图片_20200930165532

金水区文源小学学生参与“走进菜园”课程

微信图片_20200930165558

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讲述了一粒米的成长历程

微信图片_20200930165624

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学生致敬心中的偶像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粒米从何处来?为让学子树立节约意识,郑州市各学校用不同形式讲述“一粒米的故事”:运用舞台剧的形式讲述一粒米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感受“一粒米”的播种、成长与收获;讲述一粒米背后的故事,学习袁隆平的事迹,致敬心中的英雄。

坐在课堂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如走进田间地头,亲手体验一把,真正明白“一粒米”从何处而来,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者的辛劳,也能明白粮食来之不易,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金水区文源小学利用学校小菜园设置了“走进菜园”课程。通过“班级分包制”,由家长和孩子承包了属于自己班级的菜园,开发和实施了“实地考察菜园”“菜园规划”“菜园蔬菜种植”“菜园蔬菜管理”“菜园丰收”等五个单元的课程活动,让学生经历菜园的规划、播种、成长、施肥、灌溉、除草及丰收的整个过程,在身体力行中感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同样是讲述“一粒米”的故事,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则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了“一粒米”的成长历程。学校在学期伊始就组织开展“节粮小先锋”德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统筹安排了“勤俭节约是美德”宣传文化周。学校将勤俭节约、践行光盘行动与德育课程融合,指导学生们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讲述了一粒米的成长历程,分享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用生动的表演告诉同学们“只有被吃进肚子里的米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粒米”背后的故事,致敬心中的英雄,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召开了“米粒虽小,方显少年德行”开学典礼,带领学生学习了解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引导学生以人民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袁隆平的故事让这些出生在21世纪的孩子们,了解到了中国人民为了“吃饱穿暖”曾付出的艰辛努力,体会到了中国粮食生产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坚定“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理想信念。

“一粒米”看似简单,从春天破土萌芽到秋天的收获,中间需要施肥、护理,收获来之不易。讲好“一粒米”的故事,让“一粒米”的故事走进孩子们心间,让节约意识在学生心中发芽扎根,意义深远。

转变思路达到“供需平衡”

从源头开始杜绝浪费

微信图片_20200930165700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学生自制“勤俭节约计划表”

微信图片_20200930165726

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家长代表陪餐

供需平衡如何协调和实现?转变思路,从关注吃到聚焦“供”的质量,注重饭菜质量;根据学生需求设置饭菜分量,达到“供与需”的平衡。郑州市金水区各学校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的全链条对供餐企业进行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指导供餐企业不断提升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各校根据学生成长所需对午餐食材的菜色荤素、营养配比进行设计,搭配出一套营养足量的平衡膳食。在实践调研基础上,各校还根据学生年龄,对不同年级学生配餐量进行了调整,学生吃完可及时到就近打餐点添加,保证每个孩子按需、按量供给,吃饱不浪费。

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就根据学生年龄差异,采取师生餐量分别定制,学生按年级餐量定制,每个楼层都设置有加餐点供有需要的学生及时打餐。菜品监控方面,学校采取校长、值班教师和家长代表陪餐制,对菜品进行综合考量,及时反馈给供餐公司进行合理调整和健康调配。“陪餐领导要求熟悉每餐食谱,主动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学生意见,及时收集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邀请厨房工作人员参加学校管理,共同参加教师活动,教育孩子要像尊敬老师一样尊敬厨房工作人员、尊重他们的劳动。与餐厨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为不断提高饭菜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食堂工作人员盛饭时就会问,多不多、少不少,无形中影响着大家,通过每次监督与反馈,又给大家提了一次醒。咱的传统美德不能忘,不能丢,这种勤俭节约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郑州龙门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学校依托自建食堂供餐,自建校起就十分注重学生文明用餐、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学生从入校开始就使用“勤俭节约计划表”,每个月进行个人评价及小组评价打卡,在班级和学校进行表彰,并建立校园就餐监督管理和学校节粮管理制度,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

除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金水区还指导各校在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制止浪费。各校结合实际制定节约用餐规范,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为,将按需取餐、文明用餐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从食堂配餐,督促学生“光盘”,到按需供给,小份菜、半份菜,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的同时,也避免了浪费。这不仅仅是人性化的改进,也不仅仅是食堂管理升级的一小步,更彰显和体现了郑州教育人的贴心和用心。

让节约之风吹进我们的日常

从讲好一堂课开始

微信图片_20200930165842

郑州市第八中学学生向市民发放宣传页

3451970

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的宣传屏

3450573_600x400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学生执勤制止杜绝餐饮浪费行为

3450387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向学子发放倡议书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适量加餐,杜绝浪费”,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节约教育;走进社区,宣传节约意识;签名活动、3000余份“光盘行动”倡议书,师生共同倡导节约型校园建设。郑州市各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节约意识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节约之风吹进我们的日常。

在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一班组织开展的“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上,李欣会(化名)同学向同学们朗读自己创作的节约粮食歌谣,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校乃至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开展为期一月的“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坚决杜绝餐饮浪费”主题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学校通过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认识粮食的重要性,组织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出一幅幅贴近生活珍惜粮食的宣传画,录制节约粮食小视频在校园网上播出,绘制展示节约粮食手抄报宣传文明就餐、节约粮食的知识。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则通过系列活动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向“舌尖浪费说不",传递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能量。该校学生会宣传部组织了“共建节约型校园 从珍惜粮食开始”签名活动,现场,来自各个年级的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共建节约型校园 从珍惜粮食开始”旁留下自己的足迹。此外,学生会还发出了3000余份“光盘行动”倡议,倡导大家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一起加入“共建节约型校园——光盘行动”中。

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推送《厉行节约爱惜粮食倡议书》,在食堂和宿舍门口张贴宣传展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充分发挥食堂管理人员劝导作用,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在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的同时,也及时对个别同学的剩菜剩饭行为进行提醒和劝导,引导学生从日常做起,爱惜粮食,杜绝浪费;郑州市第八中学组织团员、少先队员走进经八路街道餐馆、企业和居民楼院向市民发放宣传页,提醒餐馆和居民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以“光盘”为荣,倡导大家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

郑州市各学校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同时,也真正让师生树立节约意识和习惯,更促进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做节约的倡导者,明白“从我做起”的意义。正如郑州市第八中学的2021届7班李绪言同学所说:“作为当代中学生不仅要牢记珍惜粮食,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餐饮浪费,还要主动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写在后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对个人而言,节俭是一件小事,从不浪费一粒米,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张纸开始,从珍惜身边的资源开始,从餐馆打包开始,从小份、半份饭菜开始。但同时,节俭也是一件大事,一个人这样做,身边的人自然会被带动,久而久之,这样一件小事就变成了利国利民的大事。

(本文综合金水区教育局、郑州市各中小学。)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