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无需纠正
作者: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卢丹丹
很多家长觉得,性格内向的孩子很难有出息,于是变着花样逼孩子多接触社会,强行让他们交友、分享、打招呼、当众表演等,希望孩子能活泼、外向一点。殊不知,这样的强迫,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创伤,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认可度逐渐降低,变得自卑与更加内向,更加拒绝甚至害怕人际交往。
事实上,内向并不是缺点,也可以创造无限价值。以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为例,童年的盖茨不爱主动与人接触,不善言谈,爱钻研新技术,喜欢独处且不在意别人的意见。巴菲特也是个内向娃,他能数小时沉迷在画有火车模型的书中,或安静地盯着一把母亲给的牙刷,一盯就是两个小时。
内向的孩子可能不擅长表达,但他们会细致入微地体察他人情绪,拥有强烈的同情心。内向的孩子善于思考问题,能够从中发现更多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这让他们在学习、科研和艺术等领域中具备独特的优势。并且,因为他们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事上,往往能达到忘我的境界。他们能长时间安静地独自处理复杂问题,这种专注与耐心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在独处中,人们才不会受到他人意见和想法的干扰,进行深度思考。所以,内向的孩子在创造力和思辨力方面很有优势。他们也许不会成为振臂高呼的政治领袖,但可能是学术界与智囊团的中坚力量。在心理学上,孩子内向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社交型内向。这样的孩子在社交场合并不感到害羞或焦虑,甚至可能喜欢社交,而且跟亲密的朋友在一起时,可能表现得比外向孩子还善于交际。但是,如果他们在外面呆得太久,就会感到情绪能量枯竭,不再愿意与人相处。所以,家长要注意的是,把孩子放在陌生的环境中时间不要过长,以保持孩子对社交的兴趣与喜爱,避免社交焦虑。
思考型内向。思考型内向的孩子也不介意社交,但他们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们很会内省,有独特的思考过程,比普通人更能适应自己的感受。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比如用什么方式跟人打招呼,交什么样的朋友,是否要分享自己的玩具等,多给他们一些思考空间,不过多打扰与干涉他们的想法。
焦虑型内向。这样的孩子总是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琢磨别人怎样看自己,这种过度思考可能会影响社交的正常进行。即使是和亲密的朋友在一起,他们也不舒服,更渴望独处。所以家长一方面要接纳与认可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多一些独处的时间,另一方面也鼓励孩子迈出一小步,从尝试分享、打招呼等小举动开始,当他们做到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做不到,也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你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减少孩子的焦虑。
克制型内向。这样的孩子不喜欢生活有变化、总是深思熟虑,他们需要提前被告知与做好计划,不能临时改变安排,否则会觉得非常不自在。家长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事事与孩子商量,并让他们知道整体计划,如果能做到具体的提前告知,孩子会感觉更安全。比如,这样对孩子说:“明天我们要参加一个聚餐,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认识,有人会问你问题,你可能会感到紧张和害怕,如果你不喜欢打招呼,点头也是可以的。”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性格根本就没有优劣之分。” 家长们应尊重孩子的内向性格,尊重他们认识、思考这个世界的特点和方式,这样他们才能长成热爱生活、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