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和日本,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靠近的地理位置,以及相似的文化背景,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总是被拿出来单独比较。
在两国的教育方面,曾经就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若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
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2.
或许你一定通过各种渠道听到或看到过这个故事,因为它在国内风靡至今,已经26年了。
在这26年里,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取得了巨大变化。当然,与邻国日本的对比从未停止。凡是到过日本的人,都对他们的秩序、礼仪及方方面面的细节所惊叹。当然,抛开政治与军事,两国之间的教育一直是被比较的对象。
日本小学生对停车礼让的司机鞠躬致谢
后来证实,上面的那则故事虽不知出自何处,但里面叙述的故事是假的,但似乎确实很好说明了彼时两国在教育层面上的不同与差异。
差异不在故事的本身,而是看到这则故事的反应。
有的人会感叹,有的人会不服输。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有多少未来的因素之一,然而细节决定成败,教育也的的确确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足球。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中,日本2:3憾负比利时,差一点创造历史的日本队,再次引来了我们的赞叹。
一位国际足联官员,在推特上晒了张日本足球队更衣室的照片,然后配了这样一段文字:
日本在第94分钟被比利时绝杀,这是他们赛后更衣室的模样。
甚至用俄语留下了“谢谢”,他们是所有球队的榜样!与他们共事是一种荣幸!
不忘清理了所有的垃圾,还不忘用俄语说一声“谢谢”。他们向球场内的球迷致谢,清理了替补席和更衣室的垃圾,与媒体进行交流。
日本球员如此,日本球迷呢?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英格兰队输给了哥伦比亚,会不会一些根本不绅士的英格兰老球迷,暴跳如雷,在俄罗斯当起了流氓。
但看台上的日本球迷,却在目睹了球队最后时刻被绝杀后,含泪主动清理了垃圾。
羡慕,嫉妒,希望,无奈,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场景已经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亚洲杯、世界杯、世俱杯.....每次都是相同的情绪元素组合,只是每种情绪的添加量有所不同。
从某种历史角度出发,没有一个中国人对日本人有一丝好感。但日本足球带给我们的反思,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喝着可乐吃着薯片在电视上看别人踢球时,日本的孩子们却在家门口楼下尽情地奔跑;在我们天天呼吁建设专业球场时,大阪企业和市民却硬生生捐出一座专业球场。
在人口最密集、土地价格最贵的东京市,江河两岸应该是什么?
也许不少人会说,一定是密密麻麻的房子嘛!还肯定是江景房,高档住宅小区。
如果从卫星地图上看,震撼的三条“绿丝带”在石矢森林中显得异常突出。穿城而过的荒川、江户川和多摩川,两岸大概百米内没有建筑,都是一片片的绿色。把地图放大一些,你就能看到一片片的足球场和棒球场。
绿地和球场绝大多数由东京市政府统一规划并施工,在河流两岸设立“红线”,保持绿化的同时,依托道路和桥梁的分割,建设公园,并形成了“运动公园”的概念。
东京市内具体有多少足球场,尚无精确统计。但不包括中小学校在内,分布在公共区域、对公众开放、可以进行比赛的标准足球场就多达113个。要知道,往往在一个“运动公园”中,并不止一片球场,少的有2-3片,有的更是多达5片以上。
到了周末,很多孩子们就近到运动公园“以球会友”,中小学校之间、社区之间球队的比赛,也在运动公园举行,一片热闹的景象。
假设在北京,一块住宅用地,容积率为3,楼面地价为2万元/平方米(在北上广深城区已不算高价),每平方米的成交价格就高达6万元。也就是说,一个100长,60宽的标准足球场,造成不能盖房子的“损失”将达3.6亿元。更别说价格更加离谱的江景房和海景房了。就是在地价为北京十分之一的小城市,一个足球场也足以造成上千万元的“损失”。
因此,吃着薯条喝着可乐啤酒看着别人的足球我们总是激情澎湃,但转身下楼就迷失在了自己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
3.
“知足”与“进取”,这是人在成长中不断面临的两个命题。当然,也包括足球。
2002年,我们创造了历史,历史上首次杀入世界杯。在那之后,国足再也没有进入过世界杯。如今,那批创造历史的球员们已背身离场,成为遥远的传奇。曾经喝酒看球的少年,也熬成了喝茶看球的中年人。
那一年,坐在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观众,看到中央五台的屏幕上滑出五个大字:我们出线了。红色的字体,黄色的描边,那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西红柿炒鸡蛋的配色,并且还闪着金光。
球员李玮锋被一群记者包围,他对着镜头嘶吼:「我觉得最要感谢的是,我们祖国万岁。」一个摄影记者,悄悄挖起体育场内的一块草皮,装进了口袋。
这是中国足球最高光的时刻,之前没有,之后也不知道何时以及能不能出现。
如果你观看了今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那你一定记得日本队看台上,那副巨大的《足球小将》条幅吧?那是日本足球的精神象征。
1998年以前,日本队从没有进过世界杯;1998年以后,日本从未缺席世界杯。
《足球小将》诞生于1983年,密集更新了十多年,而剧场版更新到现在——假设他的观众是7岁以上的男孩子,那它和日本足球的爆发时间高度契合:那些看着漫画长大的孩子,有那么一些成为了漫画里主人公的样子。
当然,一个国家足球的发展,需要青训、场地、教练、选拔、联赛等系统投入,不可能靠一部漫画实现逆袭,但这部漫画能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一定有它神奇的地方。
最神奇的地方在哪里?其实并不是那些华丽的技能。中场一脚轰门,踢中横梁再倒勾的画面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更多的是魔幻色彩。这和我们小时候打“天马流星拳”没有什么两样。
《足球小将》有别于《灌篮高手》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足够长。
《灌篮高手》也是一部相当经典的漫画,但井上雄彦可能不如高桥阳一勤奋,所有的故事线都集中在一年里——樱木花道的高一年代。
而《足球小将》就不一样了:人家真的是从小学生开始画到成年人的。
伟大只能带来崇拜感,但成长是能带来代入感的。这种代入感不仅仅在大空翼的身上,还有松山光、石琦了,甚至在不同阶段陪主角踢过球的人身上。
世界杯重要,联赛也重要,青年赛也重要,高中赛、初中赛、小学赛甚至社区比赛都重要。它们共同组成了金字塔架构,为日本足球维持高水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撑。
实际上,很多国家足球的上升之路,归根结底就一点,也算是《足球小将》三十年来一直都在讲的主题。
那就是:让孩子踢球。
在某年上海申花主场迎战重庆力帆时,看台上一些日本小学生在看球,由于也有足球训练,日本小学生一个个认真的拿出笔记本记录,从照片上来看,日本小学生详细的记录了比赛的过程和一些细节,上海申花和重庆力帆的技战术打法,还有自己的想法,其实,象广州恒大、上海上港、上海申花、山东鲁能、北京国安这些中超俱乐部打亚冠时,日本当地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球场看球,并且还要做笔记,中国足球一直说要跻身世界前列,但是请先从超越亚洲国家做起,请先从超越日本、韩国开始。
中国的足球,从2002年之后似乎变得更加“知足”,但是十几年的痛定思痛,也将“校园足球”这一概念在近年来被放大。我们也确实从中获益良多。各种训练营也都相继开展,各种专业培训也如期开班。
校园足球从最初的普及,逐渐地向提高转变,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足球,走上了他们的梦想之路。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正在向好的一面去转变,也的确如此。
日本足球的确让我们一次次的崇敬,但我们不该去羡慕,也没有理由去羡慕。当他们的孩子在大街上愉快的奔跑,家长们在一片片公共球场带着孩子锻炼时。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正在网吧,KTV,电玩厅寻找着自己孩子的踪影。当他们的小队员因为比赛的失利而落寞感伤时,我们有些孩子似乎忘记了足球的含义。
我们也可以不去羡慕,因为我们也拥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在拼搏,在进步,他们不比任何人差。当我们去羡慕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之时,我们偶尔也要学会知足。因为在同一个空间但不同环境的生长环境下,我们的孩子也在成长。
比起羡慕,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进取心。
- • 【专访】“一看到杨教练写诗,我们踢决赛心里就有底了”08/31
- • “后防天团”再出清华学子,百万身价少年最终圆梦厦大......关于河南省实验中学足球队的夏天08/31
- • 八冠成就解锁 | 包揽青少年竞技组全部冠军!郑州市校园足球闪耀河南省十四运会08/31
- • 成功登顶!郑州市两所小学斩获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五人制足球比赛冠军08/31
- • 清华、北航、浙大...125人走入高考“上岸”成功, 2023年夏天,郑州市校园足球的成绩不止在竞技场08/31
- • 直击“省长杯” | 两冠一亚,郑州市八夺“省长杯”冠军,一切不是结束,而是开始08/31
- • 【郑州校园足球新闻】全胜夺冠,进军全国总决赛!中青赛又现三支郑州球队08/31
- • 【专访】郑州青少年版的“村超”,也许就在袁河?08/31
- • 【专访】郑州青少年版的“村超”,也许就在袁河?08/31
- • 【专访】从郑铁八小到陇西小学(南校区),三十五年,他们从没放弃过足球08/31
- • 【专访】五年六冠,一朵属于金桥校园足球永不凋零的“蓝莲花”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