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宗教敛财于规不容
近日,国家宗教局、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场所。
一个时期以来,宗教在我国的发展呈现畸形化态势。在宗教场所内,天价烧香盛行,头柱香动辄上万,烧高香动辄每炷3999元,烧三炷香要上万元。在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公民在宗教场所参观或参拜时,常常被宗教场所的管理人员生拉硬拽,有时不烧香就被说成是对佛的不敬,或者说是得不到佛的保佑,这样的做法很让游人反感。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之后,外出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选择,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有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更何况,宗教场所过度的烟雾缭绕,不仅造成了大气污染,而且极易引发火灾。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大伾山上的天齐庙,历史上几次毁于火灾,最后一次是1987年被大火烧毁,就是由于香客上香过甚造成的,现在的天齐庙是1991年进行重修的。
浚县天齐庙
除了烧天价高香外,商业资本介入宗教场所的投资和承包经营也不容忽视,在一些地方,宗教场所已经不再是信众信仰的圣地,越来越是在出售产品和服务,商业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早已脱离了宗教场所的非盈利性质。有的地方热衷于建造户外大型宗教造像,菩萨越建越高,又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和应有的依托,仅仅是吸引游客观瞻的噱头,已经很难让参观群众有心灵上的感悟和共鸣。在商业化氛围加重的同时,有的寺庙缺乏相应的账目设置和财务管理,收入灰色化,引起寺庙僧侣和信众对收入去向的质疑,引发人们对于宗教场所的信任危机。
宗教反邪是反邪教的重要方面,正教不昌,邪教难灭。只有宗教场所加强管理,行得正才能不怕影子斜,也才能与邪教敛财形成鲜明的对比,才能汇聚成反邪教的强大声音。我们希望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维护佛教道教界合法权益,确保佛教道教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诚如是,则于国于民于宗教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