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25-04
从教十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拼命地教。我刚刚走上讲台时,会认真仔细地上好每一堂课,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都反复讲解,唯恐学生听不懂,课后反复做练习,一种题型要让学生做很多遍,直到形成条件反射后才觉得心里有底。平时如果有空课,常常是借班主任的便利强占使用,也不管学生反对不反对,心里觉得是为他们好,觉得这样做无可厚非。当然,付出总有回报,学生的成绩确实相当不错。第二阶段:聪明地教。这样教了几年之后,我发现教得太累。学生取得好成绩全凭教师拼命工作,学生总是要毕业的,而我...
02
2025-04
父母总希望孩子成为理想的模样,却常忘记最深刻的教育藏在我们的真实里。 我曾采访一位湖北农村的母亲,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她却选择留守村庄。每天清晨,她与儿子并肩坐在灶台前,边生火边哼唱走调的民谣。她说:“我书读得少,但想让孩子知道,快乐不需要完美。”她的围裙沾满油渍,笑容却比朝阳更明亮。儿子高考前因焦虑将腿绑在桌角,她剪断绳索说:“考不上天也不会塌,妈陪你卖红薯也能活。”后来男孩考上大学,他说:“妈妈教会我,人生可以粗糙,但心要自由。” 真实的榜样,是允许自己“不够好”。有位父亲总懊恼学历不高,直到女儿在作文里写...
25
2025-03
我多么迷恋这样的情景:在四月的一个清晨,当古老的山冈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地颤动,村子隐没在果园里,田野一望无际,山峦和林带变成了迷人的蓝色,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一起来到田野,听云雀歌唱。空气变得格外清澈洁净,地面上飘荡着银白色的蛛丝,远处响起云雀银铃般的歌唱……读苏霍姆林斯基浩如烟海的著作,你绝不会感到厌倦。因为那一个个感人的教育故事总是击中了每一颗存有善意的心灵,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深的悲悯总是让人感到温暖、纯净,那一幅幅生动的童话般的教育场景又总是那么让人心驰神往,感慨万分。这一切,使这些文字完全超越了一般的...
24
2025-03
品味生活,认识自己,吃得有味,活得随性。大家好,我是贾力耘,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读书分享活动,我来了!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这本散文集。梁实秋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他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而美学家朱光潜曾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其中“雅舍”系列散文,琳琅满目,多彩多姿,可说是梁先生的散文代...
17
2025-03
走近一个孩子,就像是凑近一朵花。当你面对整个花园的时候,你看到的是满眼的姹紫嫣红,每一朵花的存在,只是为了凑成那一整片颜色。而当你蹲下来,凑近一朵花,细细地看,会看到它那纤细的、娇嫩的花蕊,会看到那薄得近乎透明的花瓣,会看到一阵轻微的风吹来,花梗都会摇曳不止——就像孩子的心。你有多幸运,能看到一朵花向你彻底张开,那些小小的花蕊,信任地让你一览无余。你有多重要,你一句无心的话,都会在孩子的心中激起圈圈涟漪。做老师这么多年,常常涌上心头的一句便是:何德何能,得此厚爱?孩子的心是朝露,是玉石,彻底的清澈而纯净,即便...
05
2025-03
儿童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 生理、认知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 外交的行为表现作为儿童青少年内在特征的显示器,能够体现出儿童青少年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 好的行为表现也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的前提。在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越来越高。多数家长都一定在某个阶段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问题而感到困惑,如有的孩子只要他们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动手打人,有的孩子写作业坚持不了10分钟就会走神,还有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成...
20
2025-02
叙事取向很重视属于个人的独特知识与能力,即“在地性知识(local knowledge)”,其中往往存放着许多珍贵与热情的故事情节。在叙事治疗概念里,很重要的是要先把眼光对焦在人们“生命热情”的所在,也就是人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眼睛是发亮的,笑容是满足的。不过从孩子发展的概念,或文化对孩子的期待角度来说,我们习惯不去关心孩子的“热情”在哪里,而是关注孩子“应该”会什么、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有用的。大人对于孩子常有许多订好的“标准”,这些标准代表着“主流”文化的观点与要求。比如,如果一个五岁的孩子会背英文字母A到Z,是“厉害”...
17
2025-02
“顽皮”其实是孩子在学习。6岁至12岁的孩子顽皮,不断搞出新花样;喜欢玩耍而不爱读书;总是坐不稳,走不定;不断地左弄弄,右弄弄;不然就是嘴巴不停。很多家长都因此感到很累。要解释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类行为,我们需要从他们脑神经系统发育的过程如何与孩子的身体成长相配合这个角度分析。孩子出生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懂,脑与身体各部分的能力虽已具备,但需要编入程序,使他们在生理及心理上能够发展出处理生活上出现的各种情况的综合能力。身体是由人脑驱动的,大脑由无数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的运作能力取决于它们所组成的连接网络,而这个连接网...
07
2025-02
《孟子*告子下》第二章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
08
2025-01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
03
2025-01
你猜孩子们最想从你那里获得什么?最新款的手机?新鞋子还是名牌衣服?一次迪士尼乐园的旅行?还是顶级私立学校的学费?每个孩子都喜欢买新东西或到超赞的主题公园玩,但是,所有孩子真正渴望的东西是更深层次的,根本不是漂亮的衣服、新潮的电子产品、昂贵的旅行,甚至高昂的学费。我认为,大部分失败的家庭教育,是由于我们对孩子茁壮成长所真正需要的东西缺乏了解。每个孩子都希望问三个问题:我被看见了吗?我有价值吗?我重要吗?当孩子觉得被看见,认为自己有价值,并且觉察到他们是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而获得重视,他们便能感...
24
2024-12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苍鹭问。本周的咨询面谈又开始了。蛤蟆不仅对这一问早有准备,还很迫切地想作答。“我感觉好多了,我明显比过去感到快乐,精力也充沛了许多。”他告诉苍鹭他又开始下水划船,以及和两个朋友共进午餐的经过。“好极了,不过蛤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停了好一会儿,蛤蟆回答:“我不确定。要了解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是很难的。不过,我明显感到更有...
02
2024-12
很多受过心理创伤的孩子,在创伤过后就再也体验不到情感,也感受不到自己的脆弱。这是因为他们受到的心理创伤数量太多、程度太强,以至于他们丧失了知觉,习惯用逃避脆弱来武装自己。孤儿、多次被不同家庭收养的孩子、经历过失去亲人或受过虐待和忽视的孩子,最容易出现这种极端的情感冷酷。之前经历过的种种创伤,让这些孩子在无意中形成了强大的防御心理机制。然而奇怪的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经历过任何创伤,但也会有着相同程度的防御心。他们似乎也都会封闭自己,表现得很冷酷,以免受伤害。经历不同的两类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相似的情况呢?在讨论这个...
04
2024-12
我们在之前说过,“史前”和“有历史以前”是一个意思。至于那个时期到底发生过什么,我们完全依靠猜测。而我们所说的历史,就是那些被人们记录下来的事情,这些是不需要去猜测的。很多人都认为,历史最早出现的地区是中东和北非,这也是最早可以确认的。你肯定非常想知道出现这一说法的原因。原因很简单,早在几千年以前,他们的故事就被人记录了下来。那些创造早期文明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时间段以及不同的地区,但是他们都发明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这件事是非常有趣的。楔形文字是中东地区的古人发明的,而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用梵文开始记录历史是...
05
2024-12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和李白已经成为了传奇,杜甫晚年对繁华盛世充满回忆。到了李商隐时代,唐朝的华丽更是只能追忆了。所以李商隐的诗充满了幻灭与眷恋。比如:《登乐游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是河南人,10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他与母亲在郑州郊区生活,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李商隐童年时为富贵人家抄书,获得微薄收入,抄书的过程中,他爱上了看书。不过了解唐史的人都知道,“牛李党争”是唐懿宗前后最重要的政治生态,这场明争暗斗持续了近40年,是压倒大...
06
2024-12
阅读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可以带我们进入不同的世界,开启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一本我最近读过的书--《长安的荔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我希望通过分享,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新的见解和感悟。《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的一部历史小说,以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灵感,讲述了一名长安九品小吏李善德为了在贵妃生日之前将岭南的鲜荔枝运送到长安而心神费劲、呕心沥血的艰难历程。这是一部展现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和热血奋斗精神的作品。在繁荣盛世下,小人物为了一个命令而奔波与劳碌、...